共同富裕“秀”实践①|新塍镇火炬村靠土地“活”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的梦想如一羽之轻,飞升想象;亦如玄铁之重,负有千钧。一年来,秀洲区围绕重点工作“1+7+N”、重大改革“1+5+N”,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着眼长远发展,聚焦普遍问题,以创新探索让共同富裕之“美好”看得见、摸得着、可触可感。6月20日起,围绕6月17日公布的秀洲区打造均衡富庶发展、共同富裕典范十大最佳实践案例,嘉兴日报社秀洲分社联合秀洲区委社建委、秀洲区共富办(区城乡融合办)联合推出“共同富裕‘秀’实践”系列报道,以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品读浓郁的共富味、秀洲情。
一个合作社带动400户困难家庭
今天上午,还在医院做术后康复的秀洲区富园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建国正在和合作社社员高阿宝通电话,了解新进鸡苗情况。“6月下旬,合作社就要给20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发放100只鸡苗,在医院快两周了,不知道苗怎么样了。”陈建国表示。
说起陈建国,秀洲人都知道,一枚绿壳鸡蛋成就一个致富“司令”。1990年,29岁的陈建国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之初,陈建国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无法自理。“稳定的工作没了,看病欠了一屁股债,难道真的就这样倒下了?妻儿怎么办,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陈建国思来想去,自己虽然残疾了,但也不是真的一点也不能动,万事还要靠自己。小饭馆、饲料店、纺织厂……陈建国凭着坚强的意志,身体得到了锻炼,病情日益稳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2004年,陈建国从网络上发现,绿壳鸡蛋在市场上很有潜力。他一口气从上海郊区订购了400只蛋鸡,全部放养在自留地的树林里散养。半年后,蛋鸡产下的绿壳鸡蛋被陈建国拿到上海市场销售,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倍,畅销无阻。2008年,陈建国在火炬村承包了80亩地,成立了秀洲区富园专业养殖合作社,团结附近的乡民一起走上致富路,“绿壳蛋司令”也由此得名。第一年,销售收入就达50万元。
合作社的发展日趋稳定,陈建国很想为那些和他曾经一样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残疾人做些事情。新塍自强助残扶贫基地随之成立,由政府和社会筹款或捐款、陈建国出种苗和技术的养殖帮扶模式形成。
“日子总归越来越好了。”看着眼前成片的鸡群,今年57岁的高阿宝脸上不禁扬起喜悦的笑容。20年前,妻子因为患病成了盲人,高阿宝为给妻子治病到处奔走。为照顾妻子,他也从厂里辞职,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很是拮据,自己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贫困户”。
2010年,高阿宝在陈建国的带领下,也在火炬村租了10亩地,养起了1000来只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苦,可靠着自己的双手,生活越过越有底气。“为妻子看病借了不少钱,大部分债务都是在火炬村养鸡的时候还完的。”高阿宝说,靠着承包土地养鸡生活每年能收入3万余元。
如今,他的这份养鸡事业还在继续,有8家小酒家、饭店、旅游景区购买他的鸡,每天能稳定出货。利用自己养鸡的“第一桶金”,他还支助妻子开起了盲人推拿店,看到妻子能重新“站起来”,有一份事业上的精神依托,他感到很知足。
12年来,陈建国累计带动困难家庭400余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他也从一贫如洗到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今年,陈建国还在计划“飞地抱团”项目,从承包地里划出20亩地用于种植“红美人”,为村民增收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