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3798/2023-00079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省残联 | 发文日期: | 2023-08-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发文字号: |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杭84号建议的答复
徐琴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杭84号建议《关于推动“手语迎亚运”开展信息无障碍宣传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搭建推广平台。一是成立手语推广研究中心。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设立“浙江省国家通用手语浙江推广研究中心”,指导国家通用手语宣传、推广工作。二是成立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围绕手语无障碍公共服务点铺设、手语公益培训、手语在线翻译、无障碍理念推广等工作,为听障群体提供常态化的无障碍公共服务。
(二)完善标准规范。一是编印手语教材。杭州启动《常用手语》第三版教材的编辑工作,新融入杭州特产、景区和体育运动等特别元素的词汇。二是制定等级标准。建立杭州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标准和手语翻译等级标准。依托中国聋协成立国家通用手语考试委员会,选取杭州市专业机构开展国家通用手语考试的试点,探索国家通用手语考试和资格认证。
(三)开展各类培训。一是开展师资培训。组织省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骨干师资参加国家手语的师资培训。二是积极拓展社会和行业手语培训。依托浙江省国家通用手语浙江推广研究中心,联合杭州市社会组织志愿团队,为全省各级残联工作人员、银行系统员工、中级手语翻译老师、电视台手语栏目主持人等开展公益手语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23期,超3万人次参加。
(四)拓宽推广渠道。启动“学手语、育爱心、迎亚运”手语推广活动,目前杭州市中小学生均可在线上学习手语。行知小学、丹枫实验小学、江心岛实验小学、月雅河小学、刀矛巷小学、观城实践小学等6所学校开设手语课。
(五)探索科技助残。一是开发实时在线翻译系统。该系统以机载设备的方式放置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实时在线的手语翻译服务。自2021年6月上线以来,已在杭州328家单位落地设点,累计连线服务3540余次。二是提供一对一线下翻译服务。对在杭州范围内有线下翻译需求的听障者提供免费的一对一陪同翻译。听障者可以通过“手语姐姐”小程序进行服务预约,手语翻译老师到达约定现场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427人次。三是提供紧急翻译服务。开发“110”微信紧急号,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为有紧急需求的听障者提供手语服务。截至目前共为472人次提供紧急服务。
(六)扩大宣传力度。省市“两会”开幕式直播加配手语翻译,为听力残疾人第一时间获取重要信息提供方便。省气象局与省残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浙江卫视推出天气预报手语节目。《通用手语》在省精品课程平台上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相信杭州》《亚运新杭州》《亚运文化亚运知识手语教学》等20多部手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浙江、杭州版块发布。
二、下一步工作
为更好迎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高效服务听障群体,我们将积极配合亚组委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通用手语推广、助残志愿服务等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喜迎亚运和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一)持续加强推广力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活动。推动手语翻译进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单位。继续做好手语进中小学工作。举办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培育手语新闻主播,创办《亚运国际气象手语》栏目,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展现杭州国际大都市风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亚运演唱会、重要赛事等时机,在媒体平台上同步使用手语进行播报,充分满足听障人群的需求。
(二)精准应用数字场景。继续发挥科技助残优势,优化完善“线上预约、线下翻译”、“一键呼叫、实时响应”等数字服务模块,将听障者的翻译需求作为重点工作,提升手语翻译服务水平,提供精准实施方案,切实为听障者做好服务。
(三)打造手语服务品牌。联合相关社会力量,在企事业单位、院校、志愿团队中招募手语老师,不断充实翻译团队力量。在搭建线上服务预约平台、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平台及公共服务场所定点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宣传赋能、培训赋能、团队建设赋能、延伸服务赋能,打造出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凸显残疾人工作辨识度的助残公共服务品牌。
(四)做好亚运宣传工作。拍摄制作志愿服务相关手语视频,推出通俗易懂的手语志愿服务手册。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手语亚运小知识”“亚运小课堂”“一起学手语”等短视频。组织中小学生、手语爱好者排练《国歌》《等你来》《相信杭州》《共同的荣耀》《亚运新杭州》等手语歌曲。
感谢您对残疾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省残联维权部 陈娅莉
联系电话:85232732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6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