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3798/2024-00332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 | 发文日期: | 2024-05-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组配分类: | 康复动态 | 发文字号: |
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浙江省儿童康复服务系列报道(四)——应保尽保 应补尽补 应助尽助 湖州市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近年来,湖州市残联以“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全力推动残疾儿童康复硬件提升、管理提效、服务提质,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规范、有效的康复服务,着力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和身心负担,为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添劲助力。2021年至2023年,共建设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6家,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4739人次,为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和训练2215人次。湖州市全省首个实现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区县全覆盖的设区市,湖州市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力度全省领先。主要做法如下:
一、康复机构更优化
充分利用医疗卫生、特殊教育、民政福利和社会力量推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机构数量从2017年的8家发展到2023年的26家,其中,医疗机构10家(公办7家,民办3家)、特殊教育机构2家、儿童福利机构1家、民办非企业13家。分别明确9家、5家机构纳入2021年、2022年省政府民生实事提升建设任务,聚焦十方面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短板,狠抓整改提升,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规范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区县全覆盖的设区市,让残疾儿童能够就近就便在县域范围内得到康复服务。联合六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协议管理工作的通知》,实现机构定点准入、协议管理、动态退出,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均取得消防许可证,康复场所均符合儿童活动场地建设要求,康复师资配比、康复器材配备均满足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相关规定。在全省率先出台康复机构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时认定办法,充分利用省市资源,每年开展康复技术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已组织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1000多人次。
二、救助政策更普惠
建立0-17周岁全覆盖、普惠型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0-6周岁每人每年最高3.6万元,7-17周岁每人每年最高2.4万元,均为全省最高。坚持发现一例、救助一例、服务一例,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100%,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救助率100%。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制度与救助政策,2022年,联合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修订《湖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工作细则》,对外省户籍0-6周岁残疾儿童申请我市儿康补贴的条件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在定点机构接受基本康复训练可享受康复的生活补贴标准,增加早期干预与社区康复内容,要求定点机构对家长有参与意愿且能够配合的0-6周岁收训儿童及其家庭,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康复服务,提供不少于1年的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早期干预公益性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
三、辅具适配更精准
湖州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实施办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享受对象越来越广,补助标准越来越高,适配品类越来越多,还专门对残疾儿童设定了特别条款。如听力残疾儿童经评估可双耳适配助听器,自行购买的每台补助1500元;对未满18周岁有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自费购置人工耳蜗,可享受一次性最高补贴7万元,并享受体外言语处理器升级补贴3万元;已植入人工耳蜗的,可根据评估情况可配发1台助听器,残疾儿童需配置矫形器类不同功能多种矫形器辅具的,每次可在总额5000元标准内按实给予补贴,经评估需适配脑瘫轮椅的可同时补贴。近三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助听器1000多台,享受人工耳蜗植入补贴近20人,其他各类辅具300多件,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为残疾儿童融入普幼、普小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