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延时,北仑区新碶街道这群“星娃”“唐宝”有了专属“晚托班”
面对“放学早,照顾孩子就不能赚钱”这一困境,家有“星娃”“唐宝”的家庭倍感压力,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常常感到分身乏术。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宁波北仑区新碶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携手北仑区乐晨社会服务中心,于5月28日共同启动了“为爱延时一新碶街道双职工家庭在校残障儿童晚托”项目。该项目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孩子放学后的接送服务,还确保了残障儿童在安全、有意义的环境中度过“管理真空”期。
经过一周的顺利运营,该项目已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他们纷纷表示,这一项目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让他们能够“喘口气,安心工作了”。看到孩子们在晚托项目中快乐地学习、玩耍,他们倍感欣慰。
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北仑区阳光学校的家长们不再为接送孩子而烦恼。因为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晚托班,它用温暖和专业,为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快乐的课后天地。
“放学把孩子交给我们,请放心!”北仑区乐晨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建芬,自信而坚定地对家长们说。作为晚托班的负责老师,她见证了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忐忑到安心的转变。经过一周的适应期,10名小学年龄段的“星娃”和“唐宝”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在这个占地150平方米的温馨活动室里,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老师的陪伴下快乐地玩耍。活动室布置得如同幼儿园般温馨。3名持证社工、6名专职老师和12名志愿者轮流上岗,专职老师们拥有教师资格证、康复教师上岗证、行为干预师等各类专业证书,志愿者中很多是“星娃”和“唐宝”家庭的家长,因此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情况。
新碶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邬晓红介绍,为了打造这个晚托班,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他们为有意向入托的残障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充分了解评估他们的需求。同时,他们对活动室、无障碍厕所等场地进行了微改造,确保特殊儿童的安全。
晚托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生活自理、康复训练艺术休闲、运动保健、学习认知等六大类。这些课程不仅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爱延时”的晚托班项目启动一周以来,解决了10个双职工家庭的困难,让家长们能够安心工作,同时孩子们也能在安全、专业的环境中得到照顾。
刘女士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她的女儿今年8岁,患有孤独症,不善表达,有时会无缘由地往外跑。因为曾有两次走失的经历,女儿的安全成了全家人最为担心的问题。放学后,刘女士不得不把女儿留在自己的面店里,但这让她在经营店铺和照顾女儿之间感到无所适从。
“一方面要照顾好女儿,一方面也要赚钱养她,左右为难。”刘女士坦言,自己曾尝试寻找商业晚托班,但得知女儿的情况后,所有的晚托班都委婉地拒绝了。这让刘女士倍感无助,她深知女儿需要专业的照顾和陪伴,但现实让她陷入了困境。
正当刘女士感到绝望时,新碶街道的“为爱延时”晚托班项目给了她希望。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女士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和其他家长一起考察了晚托班的设施和环境。“当我看到专业的师资和志愿者团队时,我的心彻底放下了。”刘女士激动地说。她表示,这个晚托班不仅解决了她的接送难题,还让她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关注女儿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也能在晚托班中结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享受快乐的课余时光。
“我终于能安心上班,做自己了!”一位“唐宝”妈妈感慨道,这个晚托班不仅让她能够重拾职场生涯,还让她感受到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据悉,该项目得到了北仑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服务扶持项目的资金支持,共计2.7万元。为了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和质量,项目团队正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
未来,新碶街道计划将晚托服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统筹设计,并与政府、学校和相关机构开展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