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三步棋”打造高水平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
近日,全国残疾人游泳赛在北京举行,我区肢残人乐雨琳作为全市唯一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浙江队出赛,荣获全国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获第一名和女子S7级50米自由泳第三名,成功获得2025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参赛机会。
一是下好“先手棋”,打通育才渠道。区残联全面实施高层次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计划,逐渐形成区级发现选送、市级培养提高、省级集训参赛三级联动的残疾人运动员培养路径。高度重视优秀体育人才挖掘,筛选报送适龄且有体育特长的残疾人运动苗子86名,组织省残疾人文体中心专家开展后备人才选拔赛2场,1名运动员成功入选省游泳队,为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储备。
二是下好“精准棋”,打造体育品牌。强化资金保障,每年投入15万用于支持和发展残疾人文体事业,创建市级残疾人飞镖基地,承办全市残疾人象棋比赛,特色打造“一区一特色”体育品牌。定期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制定完善《普陀区残疾人文化和体育赛事奖励办法》,鼓励残疾人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自办法出台以来,共有5名残疾人获省级及以上残疾人体育赛事佳绩,其中3名在国家级残疾人体育比赛中获殊荣,累计发放体育奖励2.7万元。
三是下好“长远棋”,注重残健融合。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重视体育设施无障碍建设,特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得以改善,残疾人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残疾人健身徒步、康复体育进家庭、特殊艺术演出等活动10场,惠及1390余人次,形成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体系,全区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