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自强模范 | 胡先民:木雕是技艺,更是残疾人的希望

发布日期: 2025- 06- 13 15: 2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宣传文体部 字体:[ ]

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来自东阳的木雕大师胡先民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国家级残疾人非遗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拥有诸多头衔,此次获得“全国自强模范”,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份荣誉,对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胡先民坦言,“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帮扶。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属于家乡的父老乡亲,属于那些坚守匠心的传承者,属于所有在逆境中奋飞的残疾人兄弟姐妹。”

微信图片_20250530141043.jpg

父爱引路,刀锋初显

1971年,胡先民出生于东阳。4岁那年,一场骨髓炎使他右腿终身残疾。长达四年的卧床时光,对年幼的他而言是巨大的煎熬。“整日躺在床上对一名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胡先民回忆道。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是家人的爱温暖了他。兄长辍学陪伴,父亲则为他带来了精神食粮。“父亲给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画报,一本看完了,他就会想办法去换一本新的给我。”

这些画报,成为胡先民认识世界、了解历史的窗口,也悄然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喜欢画画。”父亲最初希望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至少学会一门手艺,以后不至于饿肚子。然而,现实很骨感。“父亲多方打听,得知残疾人想要靠画画养活自己非常困难。”那时,东阳木雕名扬海外,工厂也广收学徒。父亲敏锐地看到了希望,觉得成为一名木雕工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父亲的一句建议,为胡先民指明了方向。他开始了艰辛的拜师学艺之路。行动不便的他,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单脚骑着自行车去找师傅学习。”他还经常拄着拐杖进城,跑图书馆、书店翻阅美术画报,进东阳木雕总厂寻访名师、观摩前辈作品,如饥似渴地学习木雕设计与构图。为练好基本功,他常常反复练习,手被刻刀磨破后鲜血直流也浑然不知。

时至今日,胡先民一直对父亲的教诲充满感激。父亲不仅引导他进入木雕行业,也教会了他不少做人的道理。胡先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自卑,反而在父亲的鼓励下,一门心思钻研木雕技艺,渐渐在木雕行业中崭露头角。

在位于东阳木雕小镇胡先民大师工作室展厅内,有一件名为《岁月如歌》的木雕作品被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胡先民为自己父亲创作的。“这个‘全国自强模范’的奖章,一半要颁给我的父亲。”胡先民说。

微信图片_20250529164824.jpg

刀刻山河,艺传天下

胡先民在木雕艺术上的成就,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更在于他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勇气和才华。

在东阳建县1800周年木雕作品大赛上,胡先民创造性地雕刻了一件浮雕作品《邓小平》,从此名声大噪。“在那之前,肖像类的木雕作品几乎无人尝试过,而我创作的《邓小平》是一次大胆探索。”随后,他又创作出《周恩来》《父亲》等木雕作品,备受好评。

2005年是胡先民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从人物创作转向了山水领域。他潜心研究国画意境与木雕技法的融合,开辟了一条传统东阳木雕的创新艺术道路。他创作的《云水长与岛屿青》《一弦春诗满江南》《云山春霭》等代表作,层次丰富,意境悠远深邃。

微信图片_20250529164833.jpg

经年的磨砺与思考,使胡先民形成了洗练拙朴、随心而发的独特刀法,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他的创作,无论人物还是山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人气质。

从业四十年,胡先民的作品屡获殊荣。《萨马兰奇》被上海世博会收藏,《祖国颂》入选建党百年主题展和2025年北京故宫“诗画江南·匠心浙里”浙江省残疾人工艺美术展,《最忆是江南》成为杭州亚残运会赠礼,《月是故乡明》《同在蓝天下》则被巴黎残奥会收藏。奥组委代表盛赞:“这份礼物是一件杰作!祝福中国运动员!”

微信图片_20250529164828.jpg

做“撑伞人”,助人追梦

在木雕领域有所成就后,胡先民开始着眼于木雕人才的培养。他推动“健残融合”模式,徒弟中不仅有健全人,还有不少残疾人。 2014年胡先民成立工作室,手把手传授技艺给徒弟。至今,他的徒弟中走出了1名全国自强模范,5名全国技术能手,9名省市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听障工匠吴向东在2023年法国梅斯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荣获世界第三名,被浙江省政府记二等功。

胡先民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从木雕技艺拓展至竹雕、陶艺等多元课程,从校企合作实训到国际赛事锤炼,从单项技艺到多元业态,为残疾人蹚出了一条技能成才、知识圆梦的道路。他说:“东阳木雕不仅是技艺,它更是点亮残疾人生活的一道希望之光。”

他承办全国技能竞赛、非遗体验活动百余场,发起“赓续红色血脉”大学生爱国歌曲合唱,获“学习强国”推送。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浙江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浙江省众创空间”,成为残疾人创业孵化标杆。

“我曾经‘淋过雨’,如今愿做‘撑伞人’。”胡先民积极投身公益,带徒弟参加“有爱无碍”公益集市活动,走访残疾人之家、特教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他推动“共富工坊”“文创+就业”模式,助力残疾人走向更广阔天地。“残疾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机会。”他强调。

作为金华市人大代表,他聚焦木雕产业发展与残疾人权益保障,多项建议被政府采纳。“未来,我将继续通过非遗传承、产教融合,引领更多残疾人用匠心雕琢梦想。”

从残疾少年到行业大师,胡先民以刀为笔,刻下了不屈与热爱;以心为灯,照亮了无数同路人的前行方向。正如他所言:“木雕是技艺,更是残疾人的希望。只要心中有光,生命终将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