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残联打造“无感智办”新模式助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莲都区残联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残疾人群体办事难点、堵点,率先探索并成功实践困难残疾人职工养老保险补贴“无感智办”场景,通过数据跑路、系统智审、服务直达,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和便捷性,成为区残联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中的生动实践。
一、数据赋能,实现“政策找人”精准化。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区大数据局归集残联、人社、税务、民政等多方数据资源,构建了涵盖残疾人身份、社保缴费状态、低保认定信息、预估退休时间等关键要素的专项数据库。通过建立智能数据比对分析模型,系统自动筛选、快速生成符合政策条件的残疾人初步名单,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从源头上确保了福利政策应享尽享、不漏一人。
二、流程再造,实现审核校验高效化。建立线上协同核查机制,将系统初筛名单精准推送至残疾人所属乡镇(街道)残联。基层工作人员依托一体化平台,可在线高效完成信息核验、条件判定等工作,快速过滤不符合条件人员,形成最终补贴享受名单。该流程极大减轻了基层重复填报、手工核验的负担,显著提升了审核效率与准确率,实现了业务协同的“高效过滤”。
三、服务升级,实现补贴申领无感化。秉持“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差异化精准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市内户籍残疾人,实行“免申即享”,当事人无需提出申请、无需提交任何材料,实现“无感直达”;对于市外人员,开辟线上申请通道,支持其通过网络便捷提交电子票据等必要材料,有效解决了异地办理难题,拓展了服务半径。
四、成效显著,实现群众服务优质化。通过“无感智办”场景,补贴发放周期由改革前的4-5个月大幅压缩至1-2个月内,行政效率显著提升;残疾人群体办事实现“零跑腿”,“免申即享”模式让其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增强。2025年,已有638名残疾人通过该模式享受补贴163.7万元,实现了政策红利的高效、精准、温暖释放,成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