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田野逐梦,天台这位拄杖大叔实现人生逆袭!

发布日期: 2023- 05- 24 16: 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县残联 字体:[ ]

当下,庞骅位于天台平桥镇新寺后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色彩斑斓,茄子、黄瓜、青菜、莴苣等蔬菜长势喜人,来自新昌、宁波、义乌等地的批发商年年都如约而至,每年70吨左右的蔬菜涌入各地超市,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

“因为我们的蔬菜不打农药,用的都是有机肥。”说起自家蔬菜的“卖点”,庞骅充满自信,基地内种植的蔬菜基本是轮作,并且使用鸭粪、兔粪等有机肥。

1965年出生的庞骅,老家在平桥镇庄前村。虽然身患二级肢体残疾,庞骅没有自卑和气馁,靠着独到的眼光和一股不怕输的韧劲,一路披荆斩棘,拼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1.jpg

为生计,庞骅开过饭馆、刻过私章、卖过建材,也曾只身到大上海办浴室。2012年,由于孩子上学的原因,他回到了家乡创业。和家人考虑再三后,庞骅耗尽积蓄,投资农业种植。

一名农业“门外汉”,哪里来的勇气?庞骅认为,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给了他底气,虽然自己现在不懂,但他有几位好朋友都是农田上的技术员,他可以向他们学习。

于是,庞骅与几位朋友一起合伙创立了明日星蔬菜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30亩土地,120亩用来种植大棚蔬菜,110亩种水稻。

因为行动不便,庞骅不能亲自下田、进大棚,但他爱动脑子,特别善于总结经验。“种蔬菜我是边学边种。由于土壤还不适应种植,当年气候、温差都没控制好,导致亏损了10多万元。”一开始便遭遇“当头一棒”,反而更激起了庞骅的斗志,他重新融资贷款,又通过不断实践、钻研书本、请教专家,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在冬天种菜,技术有,利润高,病虫害少。夏天就养地,把地力养得肥肥的,这样产出率更高。

“他是个很勤奋、很有想法的人,跟他干事,我们有信心。”与庞骅合伙的老友坦言。改进技术后,庞骅的大棚蔬菜迎来大丰收,来自杭州、宁波、新昌等地的收购商络绎不绝,采购车在基地内排起了长队。

2.jpg

消费者需求量越来越大,庞骅的基地也“扩建”了。2016年,庞骅和合伙人一起承包了1800亩土地,1600亩用于种植水稻,120亩用于大棚蔬菜种植,80亩种植水果。2021年以来,合作社逐步采用机械化操作,不断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

“出产的粮食由国家收购,我们无后顾之忧。” 庞骅说,为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合作社与大城市的蔬菜专职经纪人建立了联系,每年销量都比较稳定。现在,明日星蔬菜合作社成为了天台很多菜农的取经之地,每隔一天,五六吨蔬菜就销往杭州、宁波。

3.jpg

如今,庞骅已然成为我县蔬菜种植行业的带头人之一,由此为周边村民、残疾朋友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他的合作社忙碌时,残疾人员工达到30多人,靠着帮忙种蔬菜、收蔬菜、收水稻,每人一个月平均有2000多元收入。

一个健全人能做到的事,庞骅做到了。“以前怕养不活自己,现在通过努力,不仅能养活家人,还能帮助到一些人,我很高兴。” 庞骅质朴地说。

接下来,庞骅打算继续扩大“业务”,向养殖业“进军”,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