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省特教园丁奖”获得者饶晨光——以多维融合赋能特殊学生发展

发布日期: 2023- 09- 18 09: 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省残联 字体:[ ]

饶晨光在杭州文汇学校从事特殊教育20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了这项伟大的事业。


640 (18).jpg


探索高质量的融合路径



杭州文汇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1年的杭州聋人学校,是国内办学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担任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后,他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从校内的学前部开始着手推进融合,与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团队与杭州市文思小学深化融合教育合作,并在杭州市下沙中学、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新开设卫星班,与卫星班负责老师一起健全听障学生就读卫星班的申请、评估、安置、干预、评价、转衔机制,形成了从学前到高中学段全覆盖的融合教育安置系统,打造了浙江省第一条“融合教育”十五年入学链,先后承办了省、市“卫星班”工作现场会。听障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融合学习,他们的自信心、语言能力、社会性心理及学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有一批卫星班学生通过支持性教育开始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转入到户籍地的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学习。2020年9月,《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无声的世界一样精彩”,介绍文汇的融合教育工作让每位听障学生融入主流、各美其美。《浙江教育报》、《钱江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工作。融合教育成为了杭州文汇学校办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深化发展的方向。


打造高标准的聋人高中


杭州文汇学校设有省内唯一的听障学生普通高中班,他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借鉴普通高中的办学经验,依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探索聋人高中课程建设,通过多轮循环,自主编写的针对听障学生高考升学的配套练习、试卷20余套(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适合听障高中学生能力水平的专业课程,体现了普高性和单招性特点。普通高中班为全国高校输送了200余名本科学生,近五年本科录取率超过95%,实现了听障高中生的大学梦,弥补了向上发展的短板,被天津理工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还选择了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通道继续深造。高标准聋人高中的打造,为听障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展示舞台。


640 (19).jpg


建设高水平的融合学校


为了提升普惠背景下的融合教育质量,学校2021年开始拓展普通职业教育,开办康复技术、护理等专业,形成以直接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和服务残疾人工作的职业教育两条路并行,实行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本体的融合学校创建,开了国内先河。他与团队成员一起邀请专家论证专业设置、研制课程方案、筹划招生工作、构建教学体系、开展学习共同体师资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接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推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本体的融合学校创建系列行动,包括开设融合选修课,开展“五育节”系列活动,组建融合社团、融合艺术团等,听障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互帮互助,其乐融融,打造了普惠背景下的融合教育新样态,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640 (20).jpg


承办高规格的亚残运会比赛


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是杭州亚残运会独立竞赛场馆之一,也是亚残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特殊教育学校操场改建而成的竞赛场馆。他作为学校党总支书记,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强化政治担当,明确目标进度,挂图作战,克服种种困难,以日保周、以周保月推进草地掷球比赛筹办各项任务。场馆总改造面积 29125 平方米,建设或改造无障碍轮椅坡道17处,无障碍卫生间3个,无障碍厕位6个,无障碍电梯1部,无障碍停车位6个,并计划投入使用无障碍移动卫生间10个。场馆同步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包括在线手语翻译,文字提示服务、语音提示服务、视觉辅助服务、无障碍引导服务等。赛事承办采取场馆化运作,杭州文汇学校50余名教师成为运行团队成员参与办赛,先后承办“韵味杭州”全省草地掷球比赛、2023年“迎亚运”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邀请赛等,并将在2023年10月承办杭州亚残运会草地掷球比赛项目,开创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亚(残)运比赛的历史。杭州亚残运会草地掷球比赛的承办,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开放办学,助力听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普惠”——贵在优质公平、惠及于民。作为一名基层特殊教育工作者,他立足平凡的岗位,注重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拓创新,助力聋健融合优质发展,为教育共富和特殊教育的普惠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