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残疾人“向往的生活” ——我市扎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纪实
城市无障碍,生活更美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市一直重视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省级无障碍社区9个,提升重点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57处,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类项目完成改造2195户,改造数量、投资金额均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改”出了残疾人“向往的生活”。
无障碍环境,在点滴细微处日臻完善
“改造前,我家厕所真是乱七八糟的;改造后,厕所变敞亮了,我坐轮椅多年的儿子也能方便进出,在安全上考虑得也很到位。”昨日,家住虎山街道南门社区的八旬老人周大爷对市残联实施的“净居亮居”改造工程,竖起了大拇指。
周大爷家居环境的变化,是今年南门社区成功创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牢牢聚焦无障碍建设目标不动摇,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线上联系、实地检查等方式,督促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同时,第一时间邀请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员进行体验,对体验后存在的细节问题落实有效整改措施。
我市现有残疾人22000多人。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剧,因病致残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年均增加约800人,无障碍出行成了相关群众的“第一呼声”。早在2012年,我市就启动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类项目,为残疾人和老年人自主安全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全市已投资800多万元,完成改造2195户。
为确保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序推进,市残联牵头组织专业力量对各个社区、重点场所和残疾人家庭进行筛查,特别是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等区域,确保“应改尽改”。同时,及时下发相关社区、重点公共服务场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倒排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及推进步骤等,及时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点滴细微处日臻完善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建设,从“越来越快”迈向“又好又快”
2022年、2023年,浙江省连续两年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我市以此为契机,把创建无障碍社区等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多方挖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越来越快”迈向“又好又快”。
“感谢政府帮助让我家变得明亮了,儿子也有独立空间,一家人有了卫生间,厨房也搞得非常好,做饭也方便了。”家住贺村镇石后村的徐某是一名重度残疾人,其儿子上初中、丈夫当保安,家庭生活困难。被列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改造对象后,卧室批灰、吊顶,厨房做橱柜、安油烟机,卫生间地面翻新、配备坐便器,都没让她操过心,相关部门还给她送床、书桌、衣柜等,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在坛石镇郭丰坞村残疾人徐某家,“无障碍”改造了厨房灶台、推拉式橱柜、油烟机,安装吊顶、灯等。“以前真是‘露天烧饭’,天气冷时菜端到客厅都变凉了,现在一家人终于可以吃上热饭菜了。”徐某感激道。
在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同时,我市于2017年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完成周家青、乌木山、文苑等9个社区的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其中2024年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两个,改造提升无障碍家庭135户。此外,我市已完成对市行政服务中心、银行、医院、学校等57家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的改造提升,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断促进“快不快”向“优不优”蝶变。我市大力推广“智慧助残”应用,设置智能过街音响、手语翻译系统,引进“智能导航”信息系统、建设无障碍阅览室等智能化设施,为残疾人配备智能家电等,让智能走进残疾人生活。同时,开发“江惠民”应用模块,残疾人在“浙里办”即可自主完成网上政策解读,自助完成残疾人证、惠残服务等事项申请,确保“最不方便的人”办成“最方便的事”。
无障碍理念,落实在对每一个人的关爱中
一些地方的盲道“很忙”,时常被占用;导盲犬进商场,引来许多顾客侧目旁观……种种不友好现象反映出人们对“无障碍”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此,我市在加强无障碍环境硬件建设的同时,社会人文环境等软件建设同样也不落下。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开展专题视察,详细检查了解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情况;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督查无障碍环境建设,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省残联原副理事长、一级巡视员吴一农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精神实质作专题讲座,努力让江城读懂无障碍,读懂残疾人;市残联邀请残疾人代表体验无障碍改造内容,点滴之处,尽显“江山温度”……
“建设无障碍环境,让身体有缺陷、身患残疾或有特殊需求的困难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应有之义。”市残联负责人表示,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践行无障碍理念,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笃行不怠,致力于让无障碍走向“无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