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系列报道:山村环保卫士——许华建
“每天早上8点半,阿建都会穿着志愿者工作服到村口扫马路,自从有了公益性岗位这份工作后,阿健像是变了个人,总是乐呵呵地。以前阿建总是窝在家里,不爱出门,现在不到下班时间,他都不愿意回家,村里的路给他扫的那叫一个干净......”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柴岙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阿建(许华建),男,48岁,文盲,家住柴岙村,和80岁高龄的父亲相依为命。阿建是名肢残四级的小儿麻痹症者,肢体行动能力欠缺,加上没有文化,多年来一直无法就业,家庭经济状况窘迫。如何帮助阿建改变现状,就业是关键。改变始于今年8月份,区人社局和区残联深化残疾人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帮扶路径,联合开发扶残公益性岗位,全力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通过全面帮扶对象信息排摸,为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近开发与之工作能力匹配的岗位。2023年8月1日,阿建通过能力匹配,签约公益性岗位,成为柴岙村清洁员。
适合残疾人的工作机会来之不易。据了解,上岗后的阿建兢兢业业,恪守工作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从无懈怠。村里的大路小道,在他扫帚下,干净如新。有了工作的他,脸上常挂着骄傲的笑容。“我现在是有工作的人了,我会做的很好,谢谢……”也许阿建并不懂这份工作的来龙去脉,但他那声真诚的“谢谢”,转身埋头继续扫马路的背影,却给记者留下万千感慨。
据悉,今年以来,阿建等一批有就业意愿和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区人社局和区残联联合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目前,已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30人,人均月增收2280元。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难找”、“难去”、“难留”的普遍性难题,残疾人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讲好残疾人就业故事,需要政府多部门紧密合作,不断创新就业帮扶机制,丰富就业种类,拓宽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