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措并举拓宽残疾人就业幸福路

发布日期: 2024- 05- 21 16: 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县残联 字体:[ ]

近年来,常山县在委县、县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协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一体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努力让全县1.3万残疾人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一、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全链条就业制度保障

完善落实残疾人就业顶层设计,打出就业扶持政策“组合拳”。从前期摸排调研、岗位征集、信息发布、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一是建立残疾人就业情况排摸机制。常山县残联通过残疾人村(社区)微信群、线下走访等方式对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报考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排摸,实时掌握残疾人身心特点、报考岗(职)位意向情况。二是建立岗位征集机制。鼓励和指导用人单位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在全县范围内向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征集岗位,岗位以通用性岗位为主,残联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对接,减少因专业局限无法报考的情况。三是建立招聘信息发布机制。每年通过常山发布、常山残联微信公众号对专项招录的单位信息进行集成展示。近年来,随着残疾人专项招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常山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残疾人工作已成为常态性工作。四是加强助残政策引导。发挥机关事业单位推动残疾人平等就业的示范性作用。制定《关于印发常山县促进残疾人U就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县委主要领导协调组织部门及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预留残疾人事业岗位,全年共推出2个事业岗位面向残疾人单招单考,残疾人岗位数量排全市第一,积极发挥了公共部门表率作用。全年我县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51人,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数的118%。

二、全面保驾护航,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打造服务平台、推进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一是不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筹措563.4万元用于规范设置无障碍设施建设,保证残障人士出行更方便;普及全县21家县级公共服务场所、14个乡镇(街道)“四个平台”便民服务中心、190个村(社区)文化礼堂,保证残障人士活动有场所;新建改建无障碍公共厕所280个,保证残障人士生活有保障。 让劳动力市场和工作环境对残疾人更具可及性。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常山县通过将政府门户网站、残联等重点单位微信公众号、收集APP进行“无障碍阅读”改造,县电视台每周推出手语新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就业信息的通达效率;加强无障碍科技交通设施配备,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105万元投放13辆无障碍公交车,推动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环境。二是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一体化康复就业培训,着力改善残疾人个体状况提高残疾人岗位竞争能力。常山县每年投入15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残疾人之家18家(三星级13家、四星级4家、五星级1家),实现县域14个乡镇(街道)百分之百覆盖;每年都拨出350万元保障“残疾人之家”运行,通过开展职业康复、辅助就业、心理疏导,为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托管、康复训练和就业服务,全县381名劳动年龄段轻度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均得到精心庇护,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开发残疾人之家帮扶性就业岗位,全年实现家门口就业63人,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1360元,实现“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片”。三是不断加大公益扶持力度。常山县残联积极向上对接,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签订100万元公益助残项目。今年以来,通过“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共圆莘莘学子大学梦项目”以及低保低边学子各级助学公益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教育体系,从早期干预、学前教育康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继续教育推动更多残疾学生提升受教育水平,通过校园心理疏导和职业指导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累计惠及112人次,平均补贴学费1000元/人。

三、坚持宣传引导,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氛围 

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呼吁全社会关注、关心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反残障歧视宣传教育。创新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区域范围内,营造积极氛围。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开通账号,同时,在《常山发布》、《常山U点通》等县级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平台上发布正能量的信息。聚焦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残疾人官网。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征订《浙江残联》等杂志,由县残联通过乡镇(街道)残联专委发送至每个村、社区。典型示范,讲好残疾人就业生动故事。树立樊红艳、仲九莉、徐兰英等3名残疾人自强模范(标兵),其中樊红艳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亚残运会先进个人表彰,组织先进典型多次赴学校开展主题宣讲。二是夯实助残文明实践内容。发挥村社党组织作用,积极动员各专门协会班子成员、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主动参与其中,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春泥公益协会定期上门走访残疾人,慰问困难残疾人。常山县残联牵头组织残疾人精准康复训练免费体验、公益普法讲座、免费理发等系列扶残助残活动。同时,增派宣传力量,在传统节日、助残日活动现场发放残疾人优惠政策服务手册、宣传单、海报等扩大助残惠残政策覆盖面,将各类活动与政策宣传深度融合。三是凝聚就业社会支持合力。常山县残联和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开展“残疾人可持续就业促进项目”,该项目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个体经营户,为他们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帮扶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从而实现增收,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探索有效、可复制的就业支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