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破命运枷锁,宁波江北残疾医生舒仁义成为患者的“医”靠

发布日期: 2024- 05- 27 09: 5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日前,宁波市第九医院的门诊大厅人来人往。影像科主任舒仁义坐在新落成的舒仁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为病人看片诊断。高超的医术与亲切的态度令人如沐春风。

其实舒仁义并非是命运的宠儿。出生八个月,他一直高烧不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但他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而患上了下肢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虽然幼年一场大病让我身患残疾,但是一路走来我赶上了好时代,也遇到了很多贵人,使我能够在平凡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舒仁义说。

艰难求学 奋发图强

从小,舒仁义就是一个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好学生。他明白,身体已如此,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他仍记得初中时,每天扶着楼梯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室;记得脚摔伤了,好友蔡同学每天背着他上下学;也记得父母哪怕经济困难,也要不惜一切让他读书……在众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舒仁义成绩优异。他渴望像鱼一样跃出龙门,走进更广阔的大学看一看。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其中,第二十一条写道: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

 舒仁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高考分数超过重点大学十多分的他却迟迟没有等来录取通知书。

“难道因为我是残疾人被大学拒绝了吗?”就在他万分焦急之时,志愿单上填写的最后一个学校——浙江医科大学宁波分校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后来,大学的班主任才告诉他,在档案袋里有一封高中校长专门写的信,讲述了这是一个多么优秀、刻苦的学生。“正是我高中校长的无私帮助,以及大学老师的魄力,使我在那个年代成为了一名珍贵的大学生。”舒仁义回想起往事,仍觉得很感动。

学海无涯 修炼内功

进入大学后,舒仁义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残疾人。他一面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修炼“内功”,一面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成为校园里的青春风景线。“那时我当过生活委员、团支部书记,还代表学校参加了专业竞赛。”

毕业时,舒仁义再次赶上了好时候——毕业生不再是单向求职,而是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我记得我去招聘摊位,被宁波三院,就是现在的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看中了,两个小时不到章就敲好了,我顺利得到了一份工作。”

舒仁义心怀感恩,更加努力学习、观摩。他每天泡在科室里,熟练掌握了X光、CT、核磁共振三大影像学检查手段,也炼就了一副精准看片的“火眼金睛”。

2010年,他被人才引进至宁波市第九医院,成为影像科的主任。“那时科室只能做X光,连CT和核磁共振的机器都没有,也只有45个同事,相当于我们从一穷二白慢慢把这里建立起来的。”

舒仁义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每一份报告都亲自审核把关,忙的时候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他牺牲了无数双休日,甚至放弃了国家规定的放射假,只为给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 他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也带出了一批年轻的徒弟,以全面成熟的技术撑起了科室的一片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

一路走来 唯有感谢

作为一名残疾人医生,舒仁义更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朋友着想。当选区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江北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后,他常常围绕残疾人无障碍出行,规范公共厕所无障碍建设与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问题建言献策。舒仁义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服务劳模的平台,也成为残疾人群体的联络点,为他们挂号问诊、心理疏导提供方便与服务。

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舒仁义想告诉残疾人朋友:“首先我们要有自信。虽然经历了困难,但要即时调整心态,不要自暴自弃,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其次,我们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长处入手掌握生活的技能。当你把工作做到了极致,社会会认可你的价值。最重要的是,懂得知足、感恩。”

回顾54年的人生路,舒仁义发现在求学、工作和婚姻里,都遇到了贵人,也赶上了好时代。“我觉得我很幸运,也很满足。继续在平凡岗位上做好分内之事,就是我最大的价值。”舒仁义说道。